今天是2024年04月20日,欢迎您访问丽水市残疾人联合会!
72岁的管宜迎: “坚持为村里做好事,给孩子当好榜样”
发布时间: 2018-01-09 浏览次数: 0次 作者: 庆元县新闻中心

图片9.png

在江根乡青田村,有一位义务修桥修路的老人,他虽然身有残疾,家庭不富裕,但义务行动却从未停止,他用自己的善行和坚强,感染着村民,他就是管宜迎。

今年72岁的管宜迎,看上去比同龄人精神很多,面对记者来采访,他连声说:“这真的没什么,人活着就是为了过得开心,而做好事恰好能让自己开心。”

记者见到管宜迎的一刹那,吃了一惊。眼前这位头发半白的老人,右腿只有左腿二分之一大小,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他30多年来坚持不懈义务修路修桥?管宜迎小时候患有小儿麻痹症,后经治疗虽有所恢复,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动。但生活的磨难没有击垮管宜迎,他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坚强的心态。他告诉记者,虽然他腿脚不方便,但是脑子好使,他从小就喜欢做木工,所以特意向村里的木工师傅学艺。那时,村里一些长辈经常做好事,也时常教育他们做人要讲良心,要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人。他就下决心要以他们为榜样,多做善事,不仅让自己开心,让村民喜爱,更要给下一代树立榜样。

“江根乡青田村与箬坑村两村相距仅五华里,山水相连,田园相依,方言一致,亲朋来往频繁,但因两村通道需经过一条发源于仙岩的小溪流,且此处无桥,故只能在大旱天才能通行,遇小雨需脱鞋涉水而过,遇大水则来往被阻隔中断……”这是1998年修建架桥修缘序,而像这样的修缘簿,管宜迎珍藏了厚厚的一叠。

他说这些都是很珍贵的回忆,更是自我奉献的体现。

在众多修桥修路的记忆中,管宜迎印象最深的还是青田和箬坑两村三井头架桥的经历。

“修这座桥时我们十几个人,早上天还没亮就去赶车,然后带着粮食在那边一住就是十多天,白天自己在周围架锅煮饭,晚上累了就去亲戚家睡觉,不管天晴还是下雨都在赶工,就希望这座桥能早点完工,让村民更方便。结果在村民的努力下,这一条跨度8米的桥,只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就建好了!”管宜迎说。

虽然造一座桥很辛苦,但看着大家在那座桥上行走,通过那座桥来缩短两个村的距离,连接两村人的感情,管宜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这更加坚定了他要造桥修路造福村民的信念。

“那时候家里很穷,饭都没得吃,他还拿钱去捐建凉亭。”说起义务修桥修路这件事,管宜迎的妻子在一旁忍不住“吐槽”。她说,那时做一天工才8分钱,家里本来就存不下多少钱,管宜迎为了要给村里修建一个凉亭,把家里好不容易存下来的70元钱积蓄全都捐了出去,让家里经济拮据了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是抱怨,但记者注意到管宜迎的妻子说话时,脸上一直挂着微笑,说明她也一直是默默地支持着丈夫做这样的好事。

从开始修桥修路到现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仅路头石碑上留有管宜迎名字的就有11处之多,没留名字的小路、小桥、小亭子更是数不胜数。他笑着说到,我不在乎这些,我只在乎自己有没有坚持给村里做好事,有没有给孩子当好榜样。现在的他还依然不间断地在为村里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