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01日,欢迎您访问丽水市残疾人联合会!
丽水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7-02-28 浏览次数: 0次 作者: 李盛楠

 

始终遵循“尤为如此”重要嘱托勇当绿色发展探路者和模范生

在中国共产党丽水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年2月26日)

史济锡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丽水市第四次代表大会,是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的新的历史起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在我省奋力打造全面小康标杆省份、以“浙江的今天”引领“中国的明天”新的历史节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重要嘱托,深入分析丽水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中奋力夺取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胜利,勇当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为“浙江的今天”和“中国的明天”奉献更多丽水实践、丽水元素、丽水印记。

现在,我代表中共丽水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丽水改革力度最大、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也是丽水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在党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全面完成了市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推动丽水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上升期和新的起跑点。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799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2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37735元增加到55772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3300亿元,年均增长21.1%。三次产业结构从9.1∶49.8∶41.1调整到8.0∶44.7∶47.3,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发展水平指数全省第三,发展进程指数全省第一。农旅融合成效显著,创建了全国首个覆盖全区域、全产业、全品类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入选“2016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莲都区被确定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园创建试点。丽水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建成云景、龙庆、龙浦高速,完成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衢宁铁路、瓯江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丽水机场项目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功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如火如荼,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56.4%。卫生状况总满意度、社会道德环境公众满意度全省第一。美丽城乡建设亮点纷呈,基本形成“一县一主题、一县一特色”城市风貌,被授予”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地区”。云和被列为首批“浙江美丽县城”试点县。松阳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和全国“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试点县。景宁荣获“中国最佳民族风情旅游名县”称号。缙云仙都景区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资源质量评审。特色小镇创建有序推进,莲都区大港头镇、龙泉市上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新农村建设农民满意度连续5年全省第一。

改革创新成效显著。先后被列入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探索形成信贷支农、信用惠农、支付便农、创新利农的农村金融服务“丽水模式”,被列为“全国十大自下而上的金融改革之一”。摸索建立搬迁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三大机制,被誉为扶贫开发的“丽水样本”。在全省率先支持发展农村电商,创造了全国知名的遂昌“赶街”模式,成为阿里巴巴首个农村电商试点,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农村电商创新发展示范区。旅游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被列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和全省唯一的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瓯江生态景区建设全面启动。招商引资、国企投资运营、开发区管理等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行政审批、农村产权、商事制度、财税金融等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8%和11.7%,农民收入增幅连续8年全省第一。全面完成”4600以下”消贫任务,九县(市、区)农民收入全部超万元。“缙云烧饼”入选中华名小吃,成为助农增收的全国典范。基本建成统筹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全省同步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医疗服务水平达到全省中等水平。科技事业长足发展,人才环境持续优化,首次荣获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建设试点。公共文化体系日趋完善,基本实现村(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全覆盖,“乡村春晚”被评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创建项目。汤显祖文化走出国门,成为世界名片。龙泉青瓷被选为G20杭州峰会国礼。全市公交车和自行车IC卡实现互联互通。档案、史志、体育、民政、慈善、老龄、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步。民生满意度全省第一。

生态文明走在前列。在全省率先制定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细则、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办法和生态工业发展负面清单制度,率先实现省级生态县全覆盖。云和、遂昌、庆元、缙云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县。全面、提前、超额完成“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各项任务,水环境质量全省第一,市区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十。青田“河权到户”模式入选“中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龙泉率先创成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3年全省第一,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9年全省第一,生态文明总指数跃居全省第一。被授予全国首个地级“中国长寿之乡”和全国唯一的“中国气候养生之乡”。

民主法治全面加强。出台了关于加强人大、政协工作的意见。支持人大制定、颁布了首部实体法规《丽水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云和人大特定问题调查工作入选”2015全国十大民主法治事件”。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政协提案办理质量稳步提高。法治政府建设卓有成效,连续7年被命名为省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单位。司法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军民融合深入发展,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双连冠”。平安建设扎实推进,在全省首创“平安报表”管理法,圆满完成了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维稳任务,合力战胜了“9.28”苏村山体滑坡、“11.13”里东山体滑坡、“8.20”全流域特大洪灾。莲都“打造一个捡不到烟头的城市”获2016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庆元“五台合一”社会治理获2016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案例。连续11年被命名为平安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3年全省第一,夺取“平安金鼎”胜利在望。

党的建设富有成效。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归零翻篇开新局”主题大讨论,涌现出朱志伟、梅振盈、周根富等一批身边典型。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新途径,建立了党建责任清单、干部能上能下、“四个一线”培养锻炼干部、三级书记擂台赛等制度,探索形成”空心村党建十二法”“两新党建六小工作法”“民情地图”等基层党建新模式。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十项制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抓好巡视整改工作,积极探索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体满意度不断攀升。

这些成绩,得益于“两山”理论的正确指引,得益于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历届市委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和市四套班子的团结奋斗,得益于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拼搏奉献,得益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得益于驻丽部队、在丽省部属各单位和老同志的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中共丽水市第三届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丽水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创业没有平坦路,成功总在风雨后。过去五年的奋斗历程启示我们:

加快丽水发展,“两山”理论是根本遵循。唯有把“两山”理论作为长期的、根本的指导思想,坚定不移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才能指引丽水人民不断打开“两山”通道,推动丽水真正实现科学发展、永续发展。

加快丽水发展,人民群众是根本依靠。唯有“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处理好“促发展”与“惠民生”的关系,才能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把丽水的事情真正办好。

加快丽水发展,改革创新是根本动力。唯有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创新,才能不断破除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实现丽水在新一轮竞争中变道超车、科学赶超。

加快丽水发展,全域统筹是根本路径。唯有把九县(市、区)作为一个整体,多规合一、握指成拳,才能形成最大合力,产生最大竞争力,实现丽水绿色发展在全国走在前、做模范。

加快丽水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唯有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才能不断提升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确保各项事业无往而不胜。

这五点启示,是实践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干好今后工作的重要指引,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不足和挑战:“两山”的转化通道尚未完全打开,新旧动能转换尚处于艰难转型时期,发展不足仍然是我们的最大市情;局部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生态保护和生态治理任重而道远;城乡之间、县域之间发展还不够平衡,公共服务供给还不充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一些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难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水平还不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不少;少数地方和单位落实党建主体责任还不够到位,从严管党治党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丽水发展至关重要的五年,直接关系到高水平全面小康能否实现,直接关系到绿色发展能否走在前列。

(一)清醒认识丽水所处的历史方位。明晰和把握历史方位,是关系丽水今后发展的重大问题。

从时代特征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G20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示了绿色发展的中国方案,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必由之路。进入新世纪后,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以绿色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新政。作为沿海发达省份的经济后发地区和生态屏障地区,丽水的最大优势是生态,最根本的任务是加快发展。丽水经济要上新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新台阶,就必须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因势而谋、应势而动,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导向,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互促共进、相得益彰,让绿色发展成为丽水最鲜明的优势、最亮丽的特色。

从上级要求看,中央、省委殷切希望丽水率先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新路子。早在2006年7月2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第七次到丽水调研时就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希望我们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走绿色发展之路。2013年11月,省委又明确提出不考核丽水GDP和工业总产值,鼓励我们轻装上阵,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尤为如此”重要嘱托,当时大家理解,这是赞叹丽水在资源禀赋方面得天独厚、特色鲜明。今天,随着“两山”理论上升为我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我们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尤为如此”重要嘱托,是希望丽水在打开“两山”通道的伟大实践中,做积极的探路者、模范的践行者。我们必须把“尤为如此”从禀赋独特上升为追求卓越,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金光大道,为绿色发展中国方案的浙江样本提供鲜活的丽水经验。

从现实基础看,丽水已经具备从“两山”理论先行区向绿色发展示范区迈进的良好条件。撤地设市17年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尤为如此”重要嘱托10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经济发展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迈入了“高铁时代”,即将迎来“航空时代”;我们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低丘缓坡开发、农村金融改革等重点改革取得预期成效;更难能可贵的是,通过10年努力,广大群众已经尝到绿色发展的甜头,“两山”理论已根植丽水大地、融入群众血液,成为268万丽水人民的自觉行动,为我们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保证。

综合分析当前的“形”和“势”,丽水已经站在一个“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的历史新起点!我们必须接过接力棒,以翻篇的姿态、归零的心态、奋发的状态,快马加鞭、超常付出,奋力推动丽水从”两山”理论先行区迈向绿色发展示范区。

(二)勇于担当今后五年的历史使命。历史方位决定历史使命。今后五年,我们要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重要嘱托,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奋力打开“两山”通道,确保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勇当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

我们要积极探索生态保护的新路子,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起点,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保护制度体系;协调推进生态创建、节能减排、责任追究等工作,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步提升,勇当生态保护、生态引领的模范。

我们要积极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以省级绿色发展评价试点为契机,探索建立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引导培育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勇当绿色发展、生态惠民的模范。

我们要积极探索全域统筹的新路子,以全域统筹绿色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领,把全市作为一个整体,整合资源、统筹谋划,多规合一、谋定而动,推动县域经济向中心城市经济转型;坚持一张蓝图、一体运作,一以贯之、一抓到底,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公共服务、改革创新等各项工作,让全体市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勇当全域统筹、城乡一体的模范。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使命,遵循“尤为如此”的高要求,落实“尤为如此”的高标准,追求“尤为如此”的高境界,拉高标杆、自我加压,努力在“两山”道路上创造新业绩、勇当排头兵;要勇于践行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找准坐标、勇于担当,夙兴夜寐、奋发有为,干在“生态惠民”的实处、走在“科学赶超”的前列、勇立“绿色发展”的潮头,不仅要让群众充分享受“绿水青山”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还要让群众不断感受“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要切实不辱使命,不仅要在生态保护上保持定力、精准发力、持续给力,确保生态底色永不变色、永不褪色,真正做到“尤为如此”,还要在绿色发展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确保绿色发展成色更足、分量更重,真正做到“尤为如此”。

要充分认识到,在浙江,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后发,但是放到全国,我们最具普遍性、最具样本性。我们干好了,在全国最有代表性、最有示范性!

每一位丽水人都要有这个信心,更要有这份担当!坚决扛起“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勇当绿色发展探路者和模范生”的历史使命,披荆斩棘、携手共进,奋力闯出一条“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的新路子,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激烈竞争中,在绿色发展“中国方案”的历史丰碑上,注入浓浓的丽水元素,刻下深深的丽水印记!

(三)牢牢把握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使命要有新作为。今后五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着力打造美丽环境、发展美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确保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生态更美、产业更优、机制更活、百姓更富、社会文明程度更高”的美丽幸福新丽水,勇当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为“浙江的今天”和“中国的明天”奉献更多丽水实践、丽水元素、丽水印记。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

生态更美。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0%以上,水环境质量、空气质量全国领先,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稳居全省第一。九县(市、区)全部创成国家级生态县。基本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生态文明总指数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产业更优。全面完成“151”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000美元。“三二一”产业结构稳步确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创新驱动成为发展主动力,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1%以上。

机制更活。全面完成全域统筹绿色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山区特色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整体性、系统性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得到有效缓解。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为凸显。

百姓更富。到“十三五”末,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1600元和26500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逐步缩小,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社会文明程度更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全社会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基本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确立,文化更加繁荣,民族更加团结。

确立这样的目标,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党中央、省委的殷切期望,是丽水人民的共同意愿!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一目标上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交出一份高水平、高质量的成绩单,努力做到全面小康变“跟跑”为“齐跑”,绿色发展变“齐跑”为“领跑”。只有这样,五年后的我们才能自豪地说:我们无愧于使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我们是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

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两山”理论不动摇,坚定不移用“两山”理论统领思想、指引行动,努力实现“变道超车”“穿越赶超”,变不可能为可能,变可能为现实,充分体现“尤为如此”的示范和担当!

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五个必须”:

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的发展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前提,以科学赶超为方法,以生态惠民为目标,积极推进“生态+”“文化+”“互联网+”“旅游+”,坚决打好”拆治归”转型升级组合拳,打造绿色发展”中国方案”的丽水样板。

必须坚持“全域统筹、生态引领、城乡一体”的发展路径。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努力追求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相统一的“绿色GDP”、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和谐GDP”、与民生福祉相统一的“幸福GDP”,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异军突起、树立标杆。

必须坚持“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的工作引领。跳出丽水看丽水,用改革的方法破解难题,用开放的思路引领发展,用创新的举措推动工作,努力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不断开创新常态下加快发展的新局面。

必须坚持“生态底线、增收底线、平安底线”的工作要求。强化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力保护生态环境,全力促进农民增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必须坚持“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工作布局。着眼于“三美融合、主客共享”,努力打造美丽环境、发展美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丽水,让群众住在丽水有幸福感、干在丽水有成就感、走出丽水有自豪感。

三、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

没有重点就没有全局。今后五年,我们要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勇当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就必须聚焦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大力实施“科学赶超五大行动”。

(一)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责任,大力实施生态保护行动,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是丽水不可复制的独特优势,也是我们在新一轮竞争中后发先至、异军突起的制胜法宝。必须把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责任,大力实施生态保护行动,让丽水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让丽水的好山、好水、好空气,既能惠及丽水人民,还能惠及全省、全国人民。

一要着力构建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损害严惩、责任严追的生态环保体系。严格执行新的环境功能区规划,坚决守住空间红线、总量红线、准入红线,确保实现“两无”目标。认真抓好龙泉、遂昌、云和、庆元、景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切实抓好生态创建工作,确保实现国家级生态县全覆盖。全面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细则,做到党政同责、终身追责。建立健全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和交易市场,探索推行公益林分类补偿、分级管理办法,推动建立横向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行市场化、差别化生态补偿模式,进一步夯实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

二要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治理。深入实施“五水共治”,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推动建立瓯江源头水资源保护专项基金,2017年率先全域消除劣V类水,2018年全域创成“清三河”达标县。扎实推进“五气共治”,持续抓好“六大专项行动”,全域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区空气优良率达到98%以上,全面消除中度以上污染天气。认真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林木蓄积量突破1亿立方米,永久基本农田不少于200万亩,工业危废物全面实现无害化处理。加快推进“智慧环保”建设,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

三要大力弘扬丽水特色生态文化。深入开展“丽水生态文明日”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市民生态文明理念。充分发挥中国长寿之乡绿色产业发展联盟的作用,不断提升“中国长寿之乡”的品牌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着力创建“最整洁城市”“最礼让城市”“最有序城市”“最有爱心城市”,营造共建共享生态文明浓厚氛围。

(二)把绿色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实施绿色发展行动,打造绿色发展”中国方案”丽水样板。绿色发展是时代潮流,也是打开“两山”通道的“金钥匙”。必须把绿色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绿色发展行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均衡性发展,把丽水打造成为绿色发展的全国样板。

一要以农旅融合为重点,着力推进农业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全面实施生态精品农业“912”工程,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生态精品农业,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市。深入推进农业“两区一镇”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产业集群成型、全产业链发展。认真开展“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专项行动,建成一批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和农业景观带、美丽牧场、休闲农业观光区、水利风景区。深入实施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三年行动计划,用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金字招牌,着力构建有颜值、有体验、有品牌的农旅融合新格局。“丽水山耕”系列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丽水山居”农家乐民宿营业总收入突破100亿元。

二要以全域旅游为载体,着力培育千亿级的第一战略支柱产业。坚持全市域谋划,把丽水作为一个大景区,强化资源统筹,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构建“一心一轴五级”空间格局。坚持全领域建设,突出抓好古堰画乡、缙云仙都、云和梯田、遂昌金矿以及云和湖、龙泉山、千峡湖等景区(度假区)创5A工作,积极打造森林氧吧、源头滨湖、畲乡风情等特色旅游产品。2017年5A景区实现零突破,2021年建成30个高等级特色景区(度假区)。坚持全方位提升,大力推进智慧旅游、旅游交通、旅游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旅游“三化”改革,积极探索浙皖闽赣区域旅游发展合作机制。旅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旅游总投资五年累计超1000亿元,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率达到15%,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生态旅游名城。

三要以转型升级为目标,着力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态工业体系。把生态工业作为第一经济来培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战略,推动工业发展方式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促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全面落实《丽水生态制造2025实施方案》,严格执行生态工业发展负面清单,着力打造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业、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千亿级新能源产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积极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工作,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扎实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着力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的主平台作用,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千亿产业”“百亿园区”“十亿企业”,打造一批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支持青田、缙云、松阳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功能区建设。持续开展为企业服务活动,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工业重点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省生态工业示范市。

四要以跨界、融合为趋向,着力打造浙西南生态服务业发展高地。主动顺应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科技、信息、金融、研发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民宿经济、健康养老、总部经济、社区服务等特色服务业,加快发展“丽水三宝”等文化特色产业,着力培育瓯江生态产业经济带,扶持发展一批生产性综合服务业集聚区和服务业重点企业。紧紧抓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服务外包、网络教育、互联网房产等新兴服务业,在无限的“蓝海”中寻求新机遇、增创新优势。

(三)把城乡统筹作为第一抓手,大力实施美丽丽水行动,打造“四美城乡”升级版。城乡统筹是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把城乡统筹作为第一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打造“四美城乡”升级版,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丽水,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

一要突出规划引领,优化城乡布局。致力于凸显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围绕“一江双城三功能区”总体框架和“北居、中闲、南工”空间布局,进一步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优化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空间,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按照“中心集聚、轴线发展、组团布局、网络框架、集约建设”的原则,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功能互补、三生融合、集约型、网络化的美丽城乡发展新格局,全市基本形成“一心两轴四区四级”空间结构,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70%左右。

二要突出项目建设,完善城乡功能。坚持“统筹规划、主攻瓶颈”,全面推进大交通、大水利、大能源、大市政、大智慧“五大网络”建设,基本建成城乡1小时交通圈,县级以上城市防洪能力达到20~50年一遇标准,天然气管网实现“县县通”。紧扣“人的城市化”这一核心,加快完善城市道路、地下管网、供排水、垃圾处理、停车场、绿地园林等配套设施。丽水中心城市要完成城东和水南、城西、江滨“一片三区”开发。深入实施“小县大城、小县名城、组团发展”战略,基本建成青田、缙云、龙泉、遂昌、松阳、云和、庆元、景宁八大城市组团和温溪、壶镇两个小城市组团。支持条件成熟的县适时启动撤县建市。

三要突出精细管理,提升城乡品位。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加快建设“智慧城管”,推进城乡管理精细化、智慧化、人性化。弘扬“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拼搏精神,坚决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胜战。2017年,市本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全力冲刺、一举夺魁;”十三五”期间,2/3以上县(市)要创成省级示范文明县城。深入推进“无违建”创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特色小镇创建、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旧房改造力度,基本实现“六边三化三美”全覆盖,成为“三美融合、主客共享”的江南山村旅居目的地。

(四)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大力实施民生改善行动,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坚持民生工作优先推动、民生资金优先安排、民生问题优先解决,努力让丽水发展更有温度、让人民幸福更有质感。

一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要继续把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确保农民收入增幅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确保人均收入增长高于人均GDP增长。统筹抓好农民增收“老三宝”“新三宝”,努力把好生态变成好产品、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打造一支数量可观、素质优良的“丽水农师”“丽水巧匠”“巧手丽人”队伍。切实抓好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健全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二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扎实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布局调整,加强基础教育场所标准化建设,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全域均衡、特殊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教育提质创优、职业教育特色多元、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围绕创建“卫生强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高质量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着力打造“健康丽水”。围绕创建“文化强市”,统筹规划布局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强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利用,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全面繁荣文化事业。稳步推进人口计生、全民健身、档案、史志、老龄、关心下一代、气象、人防、审计、统计等各项事业,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三要统筹抓好社会保障。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稳步推进社保扩面,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健全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劳动监察执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协调做好救灾救济、优抚安置、慈善、助残、红十字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四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认真制定饮用水源保护、南明湖管理等法规,实现环保、城建、历史文化保护三大领域全覆盖。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和正义。认真抓好“七五”普法,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五要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全面深化“大数据”应用,完善“平安报表”管理法,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争创”雪亮工程”国家级示范城市,打造全国最平安城市。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系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提升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基层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促进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严防各类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全面完成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大搬快治”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切实防控金融风险。

(五)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大力实施改革创新行动,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改革创新是永恒主题。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以全域统筹绿色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领,按下改革“快进键”,跑出改革“加速度”,为加快丽水发展提供强大新动能。

一要纵深推进各项改革。科学制定实施全域统筹绿色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确保取得预期成效。突出抓好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浙江(丽水)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扶贫改革、集体林业综合改革等国家级试点,争取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探索建立绿色金融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PPP等形式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高度重视要素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民权益资产化、资本化。全面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二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把创新放在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创新驱动与要素推动、投资拉动共同发力,协同推进全方位、全领域创新。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整合人才、技术、信息、组织等创新要素,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投入引导机制,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引导更多企业挂牌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夯实创新创业平台,加快推进绿谷信息产业园、杭州丽水海创园、大学生创业园、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众创空间建设,积极谋划知识产权强市和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努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三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把丽水放到全国发展大格局中去审视,开启”走出去、引进来”双引擎,聚集新动力、拓展新空间。要以大交通促进大开放,力争建成丽水机场、衢丽铁路、衢宁铁路和丽水公铁联运综合交通枢纽,完成瓯江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景文高速公路,争取建设温武铁路和庆寿高等级公路,积极谋划城际轨道和市域铁路网,着力构筑水陆空、立体化交通新体系,基本融入上海2小时、省域1小时交通圈。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主动接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海西经济区,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和青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依靠市场力量,推动内生发展。要以大视野促进大招商,进一步加强产业研究、市场研究、政策研究,采取基金组合招商、园中园招商、轻资产运作等模式,实行精准招商、平台招商、专业招商,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和实效。

四、全面从严治党为我市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勇当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提供坚强保证

办好丽水的事,关键在党。今后五年,我们要全面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全面推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强劲的发展优势。

(一)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思想建党是我党的“传家宝”。要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规党纪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做到思想上坚决拥护、政治上坚决维护、行动上坚决紧跟。要全面深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广泛开展“中国梦”“两山”理论等重大主题宣传,深化“最美丽水人”主题实践活动,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要高度重视网络管理,加强对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的舆论引导,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二)按照“四铁”要求,打造政治绝对忠诚、干事尤为担当、做人尤为干净、作风尤为过硬、精神尤为昂扬的丽水铁军。事业兴衰,惟在用人。要坚持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对标“忠诚、干净、担当”要求和好干部20字标准,打好“上下管育爱”干部工作组合拳,大力选拔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干部,合理配备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着力打造能谋善断、能征善战的“狮子型”团队。要高度重视干部能力建设,加大干部上挂、下派力度,让干部在项目、招商、征迁、治水、信访等急难险重一线砥砺品格、增长才干。要切实加强干部监督管理,认真落实重要事项报告20条清单,完善干部预警管理办法和谈心谈话制度,深入整治为官不为,做到敢管敢治、严管严治、长管长治。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用好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加强正向激励和关心关爱,鼓励干部锐意进取、积极作为。要坚持党管人才,认真实施”绿谷精英550”,积极探索本土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加快丽水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突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努力实现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全面过硬。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导向,严格落实市县乡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突出抓好乡镇政权建设,深化党员“先锋指数”管理,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全市建成500个市级示范型党组织,创建一批富有特色的党建示范线(片、群)。2019年前,全域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要持之以恒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继续推行“三个走遍”“住村联心”“民情地图”“乡会村开”“事不过夜”“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等为民服务长效机制,推动党员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要统筹推进机关、社区、“两新”、高校、国企等领域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四)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努力营造山清水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警钟长鸣。要严格责任,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十项制度,层层传导压力,从严从实管好党员干部。对责任不落实导致顶风违纪问题突出、重大腐败案件多发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既追究当事人责任,也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要严肃党纪,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密切关注“四风”新动向,不断挤压“四风”问题存在的空间。要严惩腐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惩治腐败,着力构筑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防火墙”。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作风巡查,重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积极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完善反腐败协调机制,形成各方联动、共同发力的反腐败工作格局。

(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巩固和发展心齐气顺、团结干事的大好局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在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等方面,体现人民意愿,服务全市大局。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强化政党协商,支持人民政协依照章程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要把统战工作放在全市大局中来谋划,不断发展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画好凝心聚力的“同心圆”。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港澳等工作,积极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新社会阶层人士发挥作用搭建平台。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与发展。要大力支持群团改革,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重视老干部工作,发挥老干部作用。要坚持党管武装,加快推进国防军队和后备军事建设,不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政通人和、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同志们,抓住一次机遇,实现一次跨越;失去一次机遇,落伍一个时代。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抢抓机遇、奋发有为,为我市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勇当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而努力奋斗,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